2011年10月,一位22岁的青年,怀揣着对公平和正义的向往,走进了云南省凤庆县人民法院,自此,青山热土以信仰为旗,法治之路以梦想为马,转眼就是十二年。
他叫杨旺丹,彝族,1989年生,中共党员,大学毕业进入法院后,他先后在执行局、人民法庭工作,在审判执行每一个岗位,他用忠诚与担当、铁面与柔情,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的道路上孜孜不倦、知行致远。
“丹”“一块砖”,哪里需要哪里搬
“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,办好每一件案件,就是对公平正义梦想最好的坚守。”对待工作他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。
十多年来,杨旺丹同志始终在法院基层一线工作。刚参加工作他就被分配到勐佑法庭,一干就是五年,回到执行局工作五年后,又再次被派驻勐佑法庭。期间,他是窗口接访人员、是书记员、是执行员、是法官、是后勤保障人员......不同的角色、不同的岗位,他都坚决服从院党组的决定,勤勤恳恳、一步一个脚印,甘做“一块砖”,哪里需要就“砌”在哪里,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部门。每个人的人生能有几个12年,但他从来没有抱怨,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都是“很勤奋”“靠得住”、“能放心”。因为心中的信仰,他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绝对忠诚、不折不扣服从的鲜明政治品质。
胸怀初心“丹”使命
“在法院的这些年,每一次审理案件,每一次为群众解决难题,对我来说既有考验又有收获,越发让我觉得只有真正的定分止争、案结事了人和才能把案子办好,把群众的事情办好。”
在庭审过程中他总是细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、辩论,认真核实证据,查清案件事实,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,找准问题的切入点,灵活运用调解方法。从庭上到庭下,反反复复耐心细致地做着思想工作,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,不厌其烦直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。同时他用心做好判后释明回访工作,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,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权益,真正做到彻底解决纠纷。自2021年8月份入额以来,他承办的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一直居全院前列。
“丹”心为民解烦忧
“在山区办案,只有走进山里,到群众中去,听听他们的声音,了解他们的诉求,才能把案件办好。”
在法庭的这些年,他和同事克服山区路途颠簸、交通不便等困难,走遍了辖区的村村寨寨,化解矛盾纠纷、巡回办案、普法宣传........。到哪个村走哪条路更近,村里的村情民俗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,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他通过拉家常、话理短的方式化解群众矛盾纠纷,同时通过通俗易懂、朴实的语言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,每次他到村里,群众都会主动迎上来和他打招呼。
“我自己出生在农村,我知道大部分农村的群众朴素的观念里对法律是很敬仰的,对法官都是很尊敬的,去村里办案很多群众会热情的邀请去家里喝茶,留在家里吃饭,有时候案子办结了他们的烦心事解决了,拉着手说着感谢的话,这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感和成就感,走再难再远的路都值得。”
自入额一年多以来,他共办理民商事案件476件,巡回送达及开庭共计458件次,巡回率为96.22%,他所在的勐佑法庭辖区内有4个村被授予“无讼村”称号。
奋勇“丹”先云上解纷“加速度”
“现在法院大力推广线上诉讼平台,更好的便利群众,一开始很多群众不接受也不会用,我就加上他们微信,教他们操作视频连线,通过在线平台化解纠纷,既节约了司法成本,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,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
杨旺丹同志在工作中,善于接受新事物,肯花心思研究学习,并注重学用结合、以知促行,他借助易审APP、无讼临沧、微信视频等多平台,一年来远程视频开庭及调解案件200余件,引导当事人采取线上方式化解纠纷,让纠纷化解实现“家里办”“网上办”“随时办”。在其微信上,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微信好友为案件当事人,就是通过这些方式,做好群众工作,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化解了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。
杨旺丹同志扎根基层、服务基层,默默奉献、无怨无悔,用一腔如火激情,用司法的“温度”,去“溶化”那些矛盾的“坚冰”,一路走来,他是一名普通的法官,但他却把普通的事情用心用情用力做到极致,在平凡的岗位上,在追寻法治梦想的道路上诠释着赤子丹心!(陈秋雯 李燕)